11月15日⏲,“生科講壇”邀請到中國科學人2016年度人物-傑出青年科學家獎🧑🏽🎤、上海市“曙光學者”唐鴻誌教授為本科生帶來題為“合成生物學在環境修復中的應用和未來”的講座。
唐鴻誌教授從自己在MIT的經歷講起,以“減肥叉”將電子學和機械學的結合,“刀鋒戰士假肢”中神經學🦹🏽、機械學等學科的結合為例,鼓勵同學們進行多學科之間的交叉結合學習與研究。他還講述了自己在導師Alexander Rich指導下的最大收獲——“Why Not”,激勵同學們要敢於嘗試🧹🍍,敢於探險😪。
生物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,其應用前景十分廣泛,如生物農業、生物醫藥、生物製造、環境生物技術🧑🏼🎓、生物能源、生物安全等🗑。目前我國大面積區域汙染以有機汙染為主,而大量有機汙染物都是難降解的。唐鴻誌主要就環境汙染的問題講述了生物產業的應用。比如當TNT經過植物附近時🤽🏻♀️,植物會發生倒伏或顏色的變化💅🏼;垃圾填埋場中三十年前的塑料袋也難以降解,但是昆蟲結合微生物可以對塑料袋進行降解;有機汙染物的主要成分是雜環、芳香烴🧑🏿💼、烷烴汙染物🕍,利用植物🧛🏻♀️、微生物的基因組可以對苯並芘進行降解。
微生物是處理難降解有機汙染物的最佳選手🫄🏻,其無二次汙染🔠、能適應多種極端環境、底物譜廣🔦、成本低廉的特點決定了其廣闊的前景應用💆🏻♀️。但微生物作為汙染消除的主力軍存在自身進化的局限🪼,應用合成生物學的概念可以減少這一局限帶來的問題🍸。
最後唐鴻誌介紹了實驗室的工作,講述了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。其實驗室的科研成果短時間內就高效的把垃圾填埋場的臭氣濃度和VOC濃度降到了低值。
據悉,為了推動本科生導師製的有效實施🎾🏌️,幫助本科生較為全面正確的了解生命學科領域研究💥,培養其專業誌趣⚈🧘,EON体育4平台學生辦舉辦“生科講壇”系列講座🟣,搭建導師與學生溝通交流🧑🏻🏭、增進了解的平臺。